更新时间:2024-11-10 20:02:16
一款足够出色的智能纯电SUV。
“好像很久没有看到何小鹏这么开心了。”
“是呀。”
“看来这款新车稳了。”
“基本上大差不差,接下来就看产能。”
北京时间6月29日,小鹏G6正式上市。毫无疑问,当全系20.99万元-27.69万元的售价一经公布,结合其已经被外界较为熟知的产品力,瞬间引发了整合行业的热烈讨论。
之后的专访环节,何小鹏信心满满地回答了在场媒体的各种问题。文章开篇的一段话,则是我与身旁友人全场参与下来的有感而发。
尤其是经历过去年,小鹏G9入场的惨痛教训,更加能够明白这家新势力造车此刻的痛改前非有多来之不易。
很快,时间来到北京时间7月3日,何小鹏位于个人微博剧透,“G6上市后订单非常火爆,和大家集中汇报最关心的供应链和交付情况。这周我们召集了供应商会议,感谢他们正在和我们一起尽最大努力,坚决保供,全力加速交付效率。我们的产线也在加班加点全速运转。努力尽早将大家的爱车交付,请鹏友放心。”
言外之意,对于这款产品的前景,已然无需担心。
接下来唯一的阻碍,只剩小鹏G6的产能问题。与此同时,根据“车fans孙少军”发布的72小时销量快报显示,其预售订单转化率达到55%-60%,处境可谓一片大好。
殊不知,北京时间7月15日,小鹏G6位于广州,正式开启大规模交付。根据其官方进一步透露的信息,月销破万的节点被框定在了今年10月。而这款产品的表现向好,顺势带动了线下客流量的猛增。
同时,有一种说法,“部分潜客进店本身是看小鹏G6的,最终却选择了定位更高的小鹏G9。”
作为旁观者,听到类似的声音,心中不免感到些许欣慰。如果小鹏G6的热销,真的能够将小鹏G9重新盘活,完全可以视为“附加惊喜”。
毕竟,后者本来就是这家新势力造车SUV矩阵的绝对旗舰,却由于一些内忧外患的拖累与影响,截至目前所祭出的表现,完全没有达到预期。
殊不知,就在上月,深度试驾了小鹏G9四驱性能版一段时间,接下来的篇幅想要展开聊聊对于它的一些看法。
首先外观层面,自诞生之初开始,小鹏G9绝对算得上“颜值出众”。无论前脸、车侧,还是尾部,基本做到了无死角的耐打。
打开车门,小鹏G9的内饰部分虽然豪华感与外界的预期有所差距,但在用料、做工包括科技感的营造上,可以说基本没有犯错,几块大屏融合的也不突兀。
另外,着重需要夸奖的还有小鹏G9的前后排座椅。无论整体海绵的舒适度,对于后背与腿部的支撑,包括皮质的触感,都算得上同级别领先。
当然,小鹏G9最大的“王牌”,必然是其作为这家新势力造车,首款800V高压电子电气架构落地产品的身份。
反馈到实际体验中,小鹏G9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,百公里综合电耗基本可以控制在16-18度左右,的确令人感到较为惊喜,甚至有时还会到15度以下。
与此同时,身处高频出现的补能环节,实际体验下来,无论使用小鹏自营的充电桩,还是第三方充电桩,小鹏G9都能够将电流、电压几乎拉满,效率跑到最高,对应的能力全部被压榨出来。
而这俨然就是其采用800V电子电气架构的最大意义之一,并且往往会被大家所忽略。
相比之下,小鹏G9在驾驶层面,表现的也足够出色。双腔空悬调校的十分服帖。令车辆在通过一些连续坑洼路段时,有一种游刃有余、铿锵有力的感觉。
并且整车的底盘质感,运动模式下转向的精准度,都足以称为“上乘”。非常负责任的讲,“好开”已然成为小鹏G9身上最大的标签之一。
最后,无需多言,便是其看家本领。智能座舱方面,无论是车机的UI设计、流畅度、操作逻辑,还是语音的可用性,都是目前全行业头部梯队的水准。
智能驾驶方面,随着XNGP的逐步落地,以及慢慢丢掉高精度地图这根“拐杖”,小鹏无疑正在疯狂内卷,G9则承担任排头兵的角色。
当然,开启夸夸模式之余,小鹏G9并非完全没有缺点。
在我看来,考虑到它的定位,类似AR-HUD的缺失,前排座椅通风只有椅垫部分,后排座椅通风缺失,以及仅有主驾能够无线充电,转向与换挡拨杆质感较差等等问题,仍明晃晃的摆在台面之上。
而作为体验者,则期望能够在小鹏G9改款时,将它们彻底解决。好在,瑕不掩瑜,上述几点不足的存在,并不太过影响前者是一款足够出色的智能纯电SUV。
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,背景时间7月26日晚间,大众正式官宣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。在合作的初期阶段,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,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。
进一步了解后得知,两款车型的其中一款,将基于今天文章的主角小鹏G9打造,并计划在 2026 年正式推向市场。
同时,作为这一紧密、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,大众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50亿元),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约4.99%的股权。交易完成后,大众将获得一个小鹏董事会观察员席位。
另外,大众方面透露,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小鹏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。
这一科技公司汇集研发、创新及采购功能,是大众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,未来将有超过2000名研发及采购专家开展全新智能网联电动车型的相关工作。
事已至此,一边是历经近百年沉淀的德国传统豪强,一边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新势力造车,双方的牵手更像一场各取所需的双赢。
顺势,站在小鹏的角度,能够“拿下”大众,已然能够向所有人证明许多东西。而今天文章的标题,也绝不是单纯的“自嗨”。
如果小鹏G9不好,大众能掏腰包?